15年前,楼主老家三线城市刚刚开始做大型商业地产。满大街的“一铺养三代”的广告,小城里成不成功,就看你手头上有没有几套店面了。当时的地产开发商往往是有关系拿地,挂名一家有资质房企,找几个投资人就草草上马了,非常注重变现和资金回流。当时买商铺基本上是交个首付,然后开发商返租,每个月业主再补点贷款差额,租金收益也大多是12年收回总房价(不计利息);具体的,当年一个50万的店铺月租可以收3500元的标准,要知道当时小城公务员的工资也就二千不到,对于一些有原始积累的生意人,确实店铺可以传家,保后代生活无忧。当时买的人特别多,楼主一个邻居Z先生就买了3个“鸿毅地产”的商场店面并跟开发商签了7年的租赁合同,Z先生说以后2个孩子只要不变成“浪子”,也就小康无忧了。开发商购房合同一签就开始支付租金了,要知道那可还是一块地皮而已,后来开发商建了3年才完成全部建设工作。小城里的人,都觉得开发商有实力,很诚信,也就没有人去催促产权证这些文件的落实。5年过去后,租金开始无法如期到帐了,有时候拖个一个月,有时候干脆就拖到年底一起给,好在只是拖延还会给,就是业主比较揪心,一直牵挂着开发商的资金实力。7年租期满后,商场倒闭了,人去楼空。开发商告诉业主,要重新招商,需要业主签字授权,由于当时实体经济不景气,加上周边商业综合体雷台重复,一直没有招到合适的商家,就空了一两年,后来有的业主不干了,开始组织牵头介入招商工作,最后,招商是成功了,但是租金收益从3500直降到1000;后来,有些人因为不满就断贷了;甚至过去7年了,想要原价装让,都无法装让,因为产权证没下。如果按照购房合同条款,开发商未按规定办理产权证,光是逾期理赔的话,一个商铺可以陪到127万,还真有人去法院起诉,要求赔偿,开发商就被告倒了,资产清查是也已经外强中干了。当年一铺养三代变成了烫手山芋。所以,投资商铺,特别是非独立店面的大型商场,更要谨慎了。
都说投资房产,地段越好,风险越低。厦门中山路的人气,不要说周末,平时工作日也是人满为患。在一片繁华的背后,竟也隐藏几个投资黑洞。最为有名的就是铜锣湾名汇广场了。这个曾经风光无限,进驻了天虹商场、金逸电影、各种品牌美食、高端服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,到现在已经整整8年没有营业了,只有一层沿街的几家商铺,还在正常经营,里面数百家商铺长期作为仓库低价出租都无人问津。要知道当时这个黄金商铺可价格不菲,现在到阿里法拍上去看看,都能看到好多处于查封拍卖状态。所以投资需谨慎,一铺毁所有。
但是不是说商铺就不值得投资呢,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分享给大家。铭士花园沿主干道的店面,开盘价在40万左右,这几年月租金都在1万以上,而且长期未有空置。累积租金收益不算上资金再投资,也不会房价资产涨幅底。非沿主干道路的店面开盘价就只有沿主干道的一半,但是租金收益就差了很多,但是店面门口至少可以合规停2辆车,作为一个店面+2个车位价值来算,自己持有,也不算太差的投资。所以,商铺投资,还要考虑一下其是否有一些附加价值。
投资一些低总价的商铺开发其他用途,你肯能想象不到就在厦门岛内核心区域,有一个福津大街,一层沿街店面,二楼大型商场,上层住宅的早期综合体。经过时间的发展,2层的商场几乎是荒废的,很多业主甚至都不愿意来打理,有些出售的价格也很便宜。每平方比不到9000的岛内商铺,层高4.8米,50平左右独立店面。要是单纯的买来,确实租不出去。但是有些有实力的,联着买下十来个店面,整体装修后,委托租赁给连锁酒店,租金收益就大幅上涨了。
还有一些小区环境很好的一层商铺,价格比楼上住宅的三分之一,稍加改造,就可以当成一层带花园小别墅,比去买一些写字楼样式的SOHO要更宜居。
所以,其实商铺投资,还是要个人投资需求和使用场景。现在的商铺价格普遍偏低,租售比高,合理优化投资结构,是不是更能够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得到更多元化的收益。
如果,你身边也有那些“奇葩”的商铺用途,或者投资经验,不妨留言分享给大家。
上一篇: | 创业开商铺:四种类型商铺投资案例分析 |
下一篇: | 男鞋店这套营销方案让他三天收入20万! |
![]()
|
![]()
|
![]()
|
![]()
|